当前位置:首页规范发展从“管得住”到“管得好”,深圳市局电子烟监管敢啃“硬骨头”
对于电子烟监管而言,深圳非比寻常。
这里是全球电子烟产业集聚地,电子烟产业供应链成熟、配套体系完备,电子烟生产企业众多,目前共有持证电子烟生产企业400余家,体量在全国“三分天下有其二”。推进电子烟产业法治化、规范化治理,深圳市烟草专卖局是名副其实的前沿阵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局党组通盘谋划、坚强领导,从两部门《通告》的“三个敦促”到“守护成长”,从“净网溯源”到“全链监测”,再到修例决定、信息报送、平稳过渡、法治化规范化治理阶段,电子烟监管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探索历程充满艰辛,监管成果来之不易。
经过其间的艰难探索和艰苦努力,深圳市局电子烟监管工作成效卓著,实现了电子烟市场从缺乏监管向依法治理、从混乱无序向规范有序、从野蛮生长到严格管理的根本性转变,电子烟监管环境更加和谐有序、执法效能不断提升,并不断向着推进电子烟监管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迈进,为全国电子烟监管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变化的背后,是深圳市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搏与韧劲。电子烟监管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电子烟产业和市场特点决定了电子烟监管不能简单照搬照抄卷烟监管模式。深圳市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局部署要求,依法履行属地监管职责,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破难题,啃下“硬骨头”,全市电子烟市场治理有力、产业运行平稳有序。
依法纳入监管之前,电子烟产业处于野蛮生长、无序扩张状态。
在深圳,电子烟产业快速兴起。面积不到400平方公里的宝安区,一度聚集了数以千计的电子烟相关企业,产业体量占全市近80%、全国近70%,并逐步向毗邻的光明区、龙华区、东莞市外溢。业内流传着“全球电子烟看中国、中国电子烟看深圳、深圳电子烟看宝安”的形象表述,这里无疑是电子烟监管的重中之重。
监管工作展开之初,“状况”接踵而来。
收到2000家生产企业的申请意向书,一周内要完成整理录入、分类汇总,谁能顶上?电子烟出口产品要备案、内销产品要审核,每天新增几百单,谁能处理?所有许可排期企业,必须在提交申请的第二天进行实地核查,谁能完成?
千难万难,军令如山。深圳市局党组以上率下,主要负责人长期靠前指挥,投入全市精兵强将组建“一办四组两专班”,200余人的团队一头扎进了电子烟监管“战场”。
在深圳市局电子烟监督管理处工作人员的记忆中,很长一段时间,办公室里异常热闹,国家局电子烟司领导、全行业抽调的支援力量与他们一起,人员填满了工位,整墙的文书材料和送审产品占据了空间,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从早到晚……场景之“卷”,甚至“惊吓”到了职场新人。
电子烟监管从无到有,意味着开创、探索。依法加强监管遇到的困难显然不止“兵力短缺”“任务繁重”。新的政策法规、新的产品形态、新的监管对象如何看、怎么干?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要走出一条路,必须跨出坚定步伐,迈过重重关卡。
一方面,企业连着经济、带动就业,电子烟纳入监管会不会影响一方发展?针对种种顾虑,深圳市局主要负责人多次向市、区两级党委、政府汇报沟通,持续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合作,争取理解支持,凝聚共识合力,将电子烟监管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完善“政府主导、烟草牵头、部门联合、多方参与”的协同监管机制,同向发力、相向而行。
深圳市局持续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汇报沟通,与公安、市监、海关等职能部门构建起电子烟市场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宝安、光明等重点辖区建立了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及跨部门联合工作专班,常态化沟通协调,加强配合联动,无论是在认识层面还是在机制层面,抑或是行动层面,强监管、促规范的基础不断夯实。
另一方面,电子烟产业高度市场化,束缚太严会不会“管死”,“规矩”太多会不会限制发展?面对各种疑问,深圳市局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电子烟产业状况,日常非常注重倾听市场主体心声,及时回应诉求,在不同阶段分不同主题,多轮次、全覆盖开展政策宣贯和指导服务,引导企业主动拥抱监管。
仅2024年,深圳市局协同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实地调研电子烟生产企业110家(次),市、区两级12条常设电子烟咨询专线和2个线下咨询窗口,累计接待各类咨询2200余次、窗口指导企业1600余次、召开培训宣贯34场、受理各类许可申请303份。不敢拼搏就干不成事业,没有共识就难以汇聚合力。深圳市局凭着一股拼劲干劲一路闯来,电子烟监管之初各类乱象丛生、产品良莠不齐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监管合力持续强化,推动电子烟产业治理全面步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对此付出与成绩,2023年8月国家局局长张建民在深圳调研时给予了充分肯定。
禁售调味电子烟是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推进电子烟产业法治化、规范化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2024年,深圳市局查处各类涉电子烟案件96宗、涉案总金额2.25亿元。而在2023年,这一数据则是接近200宗、超过7亿元。
查处案件和涉案金额显著减少,意味着什么?
长期忙碌在一线的罗湖区局专卖科(电子烟监督管理科)科长陈康认为,这表明在严监管、强监管下,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非法经营电子烟等违法犯罪受到沉重打击,电子烟市场乱象逐步得到有效治理,“但换个角度观察,也说明随着监管工作不断深入,违法犯罪活动‘明转暗’‘集中转扩散’,查处难度进一步加大,需要提升打击惩处能力。”
综合各种因素判断,深圳市局电子烟监管总体平稳有序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深圳市局专卖处工作人员介绍,“草本雾化”“果味滤嘴”等新产品不断试探监管边界,扰乱电子烟市场秩序;非法生产活动呈现跨区域、多环节分工态势,违法犯罪链条由集中在深圳转向分散在不同省、市,甚至向东南亚转移;“奶茶杯”“可乐罐”等形态的非法调味电子烟产品得到显著遏制,但内销市场流通的非法调味电子烟屡禁不止,呈现“黑作坊”假冒伪劣、自创通配与真品走私回流并行的态势,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等。
因时而变、因势而动。除了进一步加强沟通宣贯、健全制度保障、检测产业运行、凝聚监管合力、健全质量管控等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举措外,深圳市局积极探索电子烟数字监管路径,聚力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强化数据治理理念,搭建智慧专卖监管数据中台,整合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12313烟草市场监管服务热线等信息,开展数据收集、筛选、分析,全面掌握电子烟产业产品来源、渠道、信息;探索推进电子烟市场信用监管,多维度采集电子烟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违法违规数据,构建电子烟市场主体信用评价体系,深圳市局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持续探索创新监管方式方法。
2024年8月30日,深圳市局建成上线“全渠道覆盖、全品类监管、全流程贯通”的全网涉烟信息监测平台,提升了网络涉烟信息数字化检索能力,提高了网络涉烟信息清理和网络售烟违法犯罪打击效能。深圳罗湖“12·5”破获互联网销售伪劣电子烟产品案,正是依托平台从海量信息中发现的一条线索,顺藤摸瓜斩获了显著战果。
深圳市局专卖处况张宇翔一直参与全网涉烟信息监测平台建设,他说:“‘建在深圳、服务全国、面向未来’,这是国家局对平台建设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建设工作的总体方向。”
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深圳是创新之城,“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是深圳精神。扎根这片沃土,深圳市局从不缺乏开拓创新的勇气:在全国首次对持证电子烟生产企业作出行政处罚,龙岗“12·06”案件系全国首次对违法销售非国标电子烟案件判处非法经营罪,宝安区局首次推送行政处罚案件相关企业信息至政府信用平台公示,运用信用监管解决持证企业监管难题……
电子烟监管是国家局一项新的主责主业,深圳市局开展的大量工作正是其生动缩影,折射出电子烟产业法治化、规范化治理丰富、艰辛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全面加强电子烟监管还有许多困难需要解决,还有许多挑战需要面对,深圳市局勇当先锋,那股“三军用命”的激情与士气,必将为深入规范电子烟市场秩序、保持电子烟产业平稳运行、守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注入持久动力。
友情链接:中国电子商会
Copyright© 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专业委员会 粤ICP备202209197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
欢迎,我的朋友。你可以通过与我交流来获得你需要的信息。